广东成人教育在线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- 自考 - 自考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五

自考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五

2020-12-12

从(五)开始,是文选部分。

第二部分文选部分

第一课神话四则

一字(古今字→,通假字—,异体字=.下同)

形—刑,鼇= 鳌,

二虚词:1 、以:A 介词:乃以乳为目,以脐为口。(“把”)B 连词(1 )操干戚以舞。(“而”)

(2 )所以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。(“而来”)后三句同。

2 、于:介词。饮于河﹑渭。(引入动作行为的场所,“于河渭”介宾词组作补语)

3 、与:(1 )介词。形天与帝争神。(引入动作的参与者,“跟、同”)(2 )连词。夸父与日逐走。(和)

4 、焉:(1 )代词兼语气词,“所以(此)”。故日月星辰移焉;故水潦尘土归焉;

5 、乃:副词,“所以、就”:乃以乳为目。

三、词类活用:(1 )欲得饮。(动→名,饮的水。)(2 )北饮大泽,未至,道渴而死。(名词作状语,在道路上。)

四、常用词:1 、逐:(1 )转义:追逐、追捕、竞逐。如“夸父与日逐走。”(2 )引申义:追击-赶跑、驱赶—放逐—被放逐的官。

2 、干:(1 )转义:盾牌。如“操干戚以舞”(2 )引申义:“干戈”连用泛指作战兵器、代称兵事、战役。-抵触、得罪、得罪—寻求、求取—干涉。

3 、极:(1 )转义:房子的正梁。(2 )引申义:北极星—最高的位置—最高原则、规范、、极点、边沿、止境,如本篇:“四极废”—到达极点、尽头(动词)—最高的、最远的、到达极点的(描述词)

—十分、最(副词)。4 、济:(1 )常用义:渡过水流。(2 )引申义:过河的当地—帮助、给济、解救,如本课:“杀黑龙以济冀州”—成功、成果工作。(3 )济济:描述很多、夸姣的姿态。

5 、天:(1 )转义:人的头顶,如:“形天与帝争神,帝断其首”。(2 )引申义:天帝、上天—自然所生成的事物—头等大事—头顶上刺凿涂黑的黥刑—把头发剃掉。

6 、道:(1 )(转义):供行走的路途。如:“道渴而死”(2 )引申义:为到达某一意图或完成某一件事所采纳的途径、办法—规则、道理—思维学说、政治建议—抱负、志趣—夸姣的品德—契合伦理品德要求的所谓好的政治局面和政治办法—引导、引导(后写作“导”)-遵从—称道、讲述。

第二课寓言四则:

一、字:腹—覆,有—宥。菜—采。反→返,说→悦,麤= 粗,有—又,部—培,责→债,譆= 嘻,端—耑

二、虚词:1 、微:否定副词作状语,表假定否定。如“微二人,寡人几过。”(“假如没有”)

2 、所以:“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”、“此臣所以辞而去也”(“导致…的原因”),“是乃所以千万臣而很多者也”(…的当地。)

3 、是:(指示代词“这”):“是必夫奇鬼也。”

4 、因:所以(连词)“鼠因往托焉”。

5 、之:“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”、“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”、“吏书之不善”

:(用在主谓间,撤销独立性)“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”(动词“到…去”)“与之去”、“则宓子贱为之怒”(代词)

三、活用:1 、“扶而道苦之”:道:名→状,苦:形→使动(使…苦),“汝道苦我”:同上。

2 、“灌之则恐败其塗”:动→名,(涂的泥)。(留意:“束木而涂之”中的“涂”是动词“涂泥”)

3 、“孽矣!”名→动,作孽。4 、“良马可描述筋骨相也”:名词性词组,是“相”的状语。意为“依据描摹筋骨来辨认”。

四、特别句式:(符号:主语、谓语、宾语。以下同。)

1 宾语前置:治国何患?何谓也?(以上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)又何马之能知也。(以上是代词复指宾语前置)

2 、判断句:此黎丘丈人之智也。是必夫奇鬼也。

五、常用词:1 、过:(2 )转义:走过、通过(2 )引申义:超越、胜过—过火、太甚-犯错误(动词)如本课“微二人,寡人几过”—责怪、批判—过访、访问。

2 、责:(1 )转义:债务、债务—收取债务、索债,如本课“往责于东邑”—讨取、要求、责令—质问、责怪、详细询问—责罚—责任、责任。

3 、诛:(1 )转义:以言语批判、谴责人(2 )引申义:要求、讨取—声讨、征伐—屠戮、消除,如本课“不诛之则为乱”。

4 、相:(1 )常用义:仔细看、打量,如“九方皋相马”“良马可描述筋骨相也。”(2 )引申义:容颜—观测命运—搀扶、辅佐—辅佐君主掌管国务的官吏。(名词)作某国或或人的相—赞礼者,掌管礼节典礼的人。(以上各义均读xiang )(3 )用作副词读xiang.相互—递相—动作一方施而另一方受,不是相互施、受。如“杂然相许”

第三课《论语》八章

一、字:脩—修,芸—耘,反→返,归—馈,知→智,塗→途。

二虚词:1 、盍:“何不”的合音字“盍各言尔志?”之:(取独)“德之不脩,学之不讲”,“道之不行”,“正人之仕”。

2 、且:(连词“并且”)“不义而富且贵”。

3 、焉:“又何加焉”(“于之”),“则将焉用彼相矣”(疑问代词)

4 、也:“丘也闻有国有家者”(句中口气词,表中止)

5 、夫:“正人疾夫舍曰”(指示代词,那个)“夫如是”(句首口气词表提示谈论)“今夫颛臾”

(与“今”组成固定结构相当于一个发语词。)

6 、“予与尔言”:“予”,我,代词。“与”,介词。

7 、“遇诸途”,“之于”的合音字。

8 、“亟失时”,副词,多次。9 、“如之何其废之”:口气副词,加强反诘口气。

三、实词:1 、“颜渊季路侍”:在尊长者周围陪同服侍。

2 “学之不讲”:研讨、评论。

3 、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”:“愤”,烦闷、郁积。“启”,劝导。“发”启示。

4 、饭疏食:“饭”吃(动)。疏食:粗粮。

5 、子适卫,冉有仆:“适”,“到…去”。“仆”指驾车的人。

6 、庶矣哉:“庶”,众,指人多。

7 、无乃尔是过矣(动,责怪)且尔言过矣(形,差错)是谁之过与:(名,差错)

8 、相:“将焉用彼相矣”:搀扶瞎子走路的人(名)。“相夫子”,辅佐,(动)。

9 、陈力就列:“陈”,陈设,摆出来。“列”,位、职务。

10、萧墙之内:指宫内。国君宫门内的矮墙,叫萧墙。

11、有事于颛臾:战役。

12、有国有家:“国”,诸侯控制的区域:“家”,大夫控制的区域。

13、岁不我与:在一起(动)。

14、归孔子豚:小猪。

15、时其亡:不在。

16、亟失时:机遇。

17、吾将仕也:动词,当官。

18、子路从然后:“从”跟从:“后”,动词,走在后边。

19、四体不勤:“四体”,四肢:“勤”辛劳、劳累。

20杀鸡为黍:做粘黄米饭。21、而乱大伦:指君臣之间的联系原则。

22、道之不行:指儒家所建议的治国之道。

四、词类活用:1 、“敝之而无憾”:“形→使动”使…坏“。 2、”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“:都是使动用法,”使之闲适“”使之信赖“”使之归依“。

3 、“曲肱而枕之”:“曲”,形→使动“使…曲折”,“枕”,名→动“用头枕物。”

4 、“富之”:形→使动“使…富起来”。

5 、“则修文德以来之,既来之,则安之。”“来之”,使之来,“安之”,使之安。

6 、“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”:使动用法,后省“之”。

7 、“阳货欲见孔子,孔子不见。”使动,“使之见”读。后“见”,及物动词,会晤。

8 、“怀其宝而迷其邦”,形→使动“使…迷乱”。

9 、“杀鸡为黍而食之,见其二子焉。”使动用法,“使之吃”、“使(其二子)参见”。

10、“欲洁其身”形→使动“使…洁”。

五、句:1 、判断句:(1 )德之不修,学之不讲,闻义不能徙,不善不能改,是吾忧也。

(2 )是社稷之臣也。是谁之过与?(“是”是指示代词“这”意。)2 、宾语前置:(1 )无乃尔是过与?(2 )何故伐为?(3 )又何加焉?(4 )岁不我与。3 、双宾语:正人疾夫舍曰“欲之”而必为之辞。

六、常用字:1 、饭:(1 )转义:动词,吃(饭),如本课:“饭疏食,饮水。”(2 )引申义:

给人饭吃或喂牲口。-谷类熟食(名)-泛指饭食。

2 、食:(1 )动词,读shi ,吃。(2 )动词,读si,给吃。本课“止子路宿,杀鸡为黍而食也”

—养活,喂食。此义后写作“饲”。(3 )名词,读shi ,泛指吃的东西。(4 )名词,旧读si,特指饭。

如本课:“饭疏食,饮水。”

3 、启:会意字,从户从又。(1 )转义:开门。(2 )引申义:开口、张口—劝导、启示。如本课:“不愤不启”—鼓起—发生、萌生、萌生—开辟、开关—陈说、禀报—开始。

4 、发:(1 )转义:把箭宣布去。(2 )引申义:宣布、发生;鼓起—动身;使动身、差遣—翻开、挖掘;劝导、启示;提醒、分析(用于“劝导、启示”义的如本课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”—露出、表现出;露出、暴露、揭穿—表达、抒情、传布。

5 、国:(1 )古义:A 诸侯的封地,如本课“有国有家。”B 诸侯国的国都。(2 )今义:国家。

6 、家:(1 )古代常用义:A 大夫控制的政治区域,如“国”例。B 家庭,(2 )今义:家庭。7 、至:(1 )转义:到。如本课“至则行矣”(2 )引申义:笼统义,到某时—到达最高的职位—极、十分(副)—最完美的(形)

8 、遇:(1 )转义:碰到,不期而遇。如本课“遇诸涂”。(2 )引申义:接触—知遇、遇合。

第四课《老子》二章

一字:伯—佰

二、虚词:1 、“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”:表“…的原因”。2 、“是以欲上民”“是以全国乐推而不厌”:便是“所以”,因而。3 、“虽有舟舆,无所乘之”:“虽”尽管。“无所”是动词“无”和代词“所”组成的固定结构,意为“没有什么必要”。4 、“邦邻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”相互(副词)。

三、实词:1 、“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”:同类事物中的领袖、最出色者。2 、“是以全国乐推而不厌”:“推”,推举:“厌”,讨厌、扔掉。3 、“有什伯之器而不用”:十倍百倍。4 、“虽有舟舆”

:车。

四、词类活用:1 、“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,处前而民不害”:都是形容词作意动。“重”译为“以为重”:“害”译为“以为有波折”。2 、“小国寡民”:形容词作意动。“小”是“使…小”。

“寡”译为“使…少”。3 、“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。”:形容词作意动。依次译为“以为…甜美”、“以为…美观”、“以为…安闲”、“以为…满足”。4 、“使民重死而不远徙”:形容词作意动。译为“以为…重”(即“垂青、不容易”)。

五、常用词:1 、乘:象形字,象人站在树上。(1 )转义:升登,上。(2 )引申义:上车、搭车、驾车—驱马驾车—搭船、驾船。如本课“虽有舟舆,无所乘之”。-凭借、使用、趁机会。(3 )另一个常用义:兵车,读sheng —兵车单位—出使、畋猎等用车也以“乘”为单位。

2 、先:(1 )转义:行进、走在前面。如本课“欲先民,必以死后之”。(2 )引申义:先做某事—带头,做出榜样。(3 )表明动作行为产生在别人他事之前,多作状语—表明时间,在…之前。(4 )

形容词“先”表明从前的、先代的,用于人时一般表已故的—先人、前辈(名)。

3 、后:(1 )转义:走在后边,落在后边。如“子路从然后”。(2 )引申义:方位、时间、次第在后边。如本课:“欲先民,必以死后之”。-表明动作行为产生在别人他事后边。常作状语—方位、时间、次第在后的。(形)-表时间,在…之后—后代、后代(名)(留意“后”“後”是两个不同的字。)

4 、与:形声字,从舁牙声。(1 )转义:赐予、施予(2 )引申义:赞同、亲附—赞赏、称道—参加—在其间—跟、同(介)如本课“故全国莫能与之争”—和(连)。

第五课五柳先生传

一字: =吝

二虚词:1 、“因认为号焉”:“因”,连词,所以、就:“焉”,句尾口气词,表提示口气。1 、“或置酒而招之”:有时候(肯定性无定代词)2 、“曾不吝情去留”:口气副词,与否定副词“不”连用,以加强否定口气。3 、“造饮辄尽”:常常、总是。

三实词:1 、“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”:当地(名词)。2 、“不详其姓字”:清楚。3 、“或置酒而招之”:约请。4 、“造饮辄尽”:到、往。5 “曾不吝情去留”:偏义复词,重在“去”,脱离。6 、“家贫壁立”:墙。7 、不戚戚于贫贱:愁闷的姿态。8 、不汲汲于富有:急迫寻求的姿态。

四常用字:1 、造:形声字,从辵,告声(1 )转义:到、往,如本课“造饮辄尽”。(2 )引申义:访问、访问-到达某一境地。(3 )、今义:制造、做。(此义与古义同)。

2 、去:(1 )古义:脱离,如《掣肘》“辞而去也”。-间隔(空间、时间)-除掉、废弃—逝世的含蓄语。(2 )今义:往。(与古义相反)。

3 、解:会意字,从刀从牛从角。(1 )转义:分化动物的骨血肢体(2 )引申义:A 把纠结的东西解开,摆脱—特指摆脱对监犯的软禁,免除罪罚—特指免除军事围住、战役B 翻开、敞开C 破碎、离散——松懈、松懈(这个含义读xie ,后来写作“懈”)-D对事理的分析、解说—了解、知晓。如本课“不求甚解”。

4 、读:(1 )转义:解说、分析文字句子。(2 )引申义:阅览、吟诵。如本课:“好读书,不求甚解”。-句读(dou )。

第六课送董邵南序

一、字:彊= 强,邪—耶,

二、虚词:1 郁郁适兹土:这(指示代词)。2 、董生勉乎哉:口气词连用,口气要点落在感叹口气的“哉”上。3 、苟慕义强仁者皆珍惜焉:“苟”,假如、只要是。(假定连词)“焉”:口气词。4 、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:“恶”:疑问代词,哪里、怎样。“邪”:句末疑问口气词。5 、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:权且(副词)。6 、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:“矧”,况且(转机连词)“乎”,介词,同“于”。

三、实词:1 、燕、赵古称多慨叹悲歌之士:怀有任侠热情,以义气为重。2 、郁郁适兹土:往。3 、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:谓,说。4 、董生勉乎哉:尽力。5 、为我弔望诸君之墓:凭吊。6 、为我谢曰:诚恳相告,周到致辞。

四、常用词:1 、适:(1 )转义:到(某地)去。如本课“郁郁适兹土”。(2 )与“之”“如”

是近义词,或许仅仅方言的不同。与“往”的含义较挨近,但用法却不相同,“往”在上古不带宾语,而其他三个字都可带宾语。(3 )与“嫡”“敌”“谪”等字的声符都是“啻”,上古读音相同附近,常相互通假。(4 )古书中“適”与“适”不是一个字,“适”读,主要用于人名。

2 、举:是形声字,从手与声。(1 )转义:用两手把东西举起来(2 )A 捧着、提起—特指鸟抬起翅膀起飞,飞动—笼统含义,举出、提出—特指把优秀人才选拔出来,即推举。如本课“董生举进士”—特指把坏人坏事揭露出来,即纠举、检举B 做、行为、发起—拔取,即占据。C 整个拿出、悉数发起—包举、尽头—整个(形)。

3 、利:(1 )转义:刀剑锋利,刀口快。(2 )引申义:灵敏、灵敏—顺畅、便利—利益、优点—特指财利—特指功名利禄,如“不慕荣利”—重要的、宝贵的、要害的(形)。

4 、谢:形声字,从言射声。(1 )转义:向人认错抱歉。(2 )引申义:A 用言辞含蓄地推托回绝—告辞—告知,如本课“为我谢曰‘明日在上,能够出而仕矣。’”—以言辞相问好B 对他人的赠予或帮助表示感谢。C 阑珊、消亡—草木凋零。

第七课祭十二郎文

一字:羞→馐,彊= 强,歛→殓,已—以。

二虚词:1 、乃能衔哀致诚:才,(副)。2 、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:“孰”,谁。“遽”,忽然、很快地。(副)3 、诚知其如此,虽万乘之公相,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:“诚”,假如的确如此,(副)。

“其”,代词,它。“虽”,即便(假定连词)。“以”,表时间(介)。4 、吾年未四十,而视苍茫,而发苍苍,而齿牙不坚定:但是,(转机连词)。5 、其能久存乎:莫非,(副词,表反问口气)。“其信然邪?其梦邪?其传之非真邪?”用法同。6 、尽管,吾自今年来:两个词,尽管如此。7 、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,不坚定者或脱而落矣:有的、有些(肯定性无定代词)。8 、几许不从汝而死也:多少,这儿指多少时间。9 、其无知:假如(假定连词)。10、比得软脚病:最近、近来。11、抑别有疾而至斯乎:或是、还是(选择连词)。12、其然乎?其不然乎?:相当于“是…还是…”(用于并排的选择问句,表明估测口气)。其知也邪?其不知也邪:同上用法。13、然后惟其所愿:他们(代词)。其又何尤:莫非(表反问的口气副词)。14、吾其无意于人世也:大约(表拟测口气副词)。15、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:

介词,引入动作行为目标,译“和”“跟”。

三、实词:1 、乃能衔哀致诚:心里的爱情。2 、吾少孤,及长,不省所怙,惟兄嫂是依:“孤”,年少失怙。“及”,比及。“省”,理解。“怙”,依托。“所怙”:依托的人,指父亲。3 、请归取其孥:妻室子女的总称。4 、而汝抱无涯之戚也:沉痛、哀痛。5 、强者夭而病者全乎:保全,与上句“存”

义近。6 、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:能。7 、未可认为信也:诚信、实在。8 、弔汝之孤与汝之乳母:

向死者亲属致以慰劳。8 、窆不临其穴:“窆”把棺木放入墓穴。“灵”,哭悼死者。9 、曷其有极:尽头。10、其又何尤:责怪、仇恨。11、如此孩童者又可冀其建立邪:“孩童者”,本指婴儿和尚须牵抱的幼儿,这儿泛指小孩。“冀”:期望、盼望。

四、词类活用:1 、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:动→名,祭拜用的供品。2 、就成家而致汝:使动,使…

来到。3 、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:名→动,承继家业。

五、句:1 、惟兄嫂是依。2 、何为而在吾侧也?3 、其又何尤?

六、常用字:1 、信:会意字,从人从言,(1 )转义:言语真实,不虚伪。(2 )引申义:忠诚、诚笃—真实、确凿可信,如本课:“信也,”—表确凿的神态口气,含有果然、确实之意。(副词)。——实践许诺、守信用—相信、信赖、信仰,如《黎丘丈人》“其父信之”—信约、盟约—可作凭信的物件、符信—持有信物的交际青鸟使或是传送信讯信件的人—信件(名词)(这已是晚起的意思了)(3 )假借为“伸”。

2 、实:(1 )转义:资产粮食足够、赋有(2 )引申义:财贿、物资—实利- 充分、充溢—果实及谷物—实践内容、实践情况—实心实意、忠诚—真实、确实(副)如本课“吾实为之,其又何尤”。

3 、诚:(1 )转义:心意诚挚由衷恳挚,如本课“乃能衔哀致诚”(2 )引申义:真实可信—真实、确实(副词)如本课“所谓天者诚难测,而神者诚难明矣。”

4 、保:象形字,象大人抱(背)孩子的形状。(1 )转义:护养幼儿(2 )引申义:维护、保全—恃、依托—坚守、防卫—保有、据有—安、安靖—保育幼儿的妇女,后来写作“媬”—维护婴儿的包裹衣,后来写作“褓”—护卫用的城堡,后写作“堡”。

5 、旅:(1 )古指戎行的编制,五百人为旅(2 )引申义:戎行—同、俱—在外的人—野生的(这一含义的专用字是“穞”)。

第八课《送薛存义序》

一字:直→值,蚤—早

二虚词:1 、若知其职乎:你,(第二人称代词)。2 、受若直,怠若事,又盗若货器。(同上)3 、盖民之役:大约,(口气副词)4 、出其十一佣乎吏:“于”(介词)5 、使司平于我也:咱们,这儿是以民的口气说话。6 、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:咱们,此处是以“吏”的口气说话。7 、如吾民何:对…怎么办8 、得不恐而畏乎:能不…呢。9 、吾贱且辱:又(连)10、于其往也,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:

“于”介词,引入动作行为的时间。“以”介词,译为“用、拿”,介宾结构作补语。11、向使佣夫于家:倘若(假定连词)

三、实词:1 柳子载肉于俎:古代祭祀或设宴用的一种木制礼器。2 、有达于理者:理解、灵通。3 、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:“为”,动词,做、干。“的”确实、实在。4 、盖民之役,非以役民罢了也:前一“役”是名词,仆人;后“役”是动词,奴役、唆使。

四、词类活用:1 、饮食之:使动用法“使…饮食”,即给(他)吃喝。2 、凡吏于土者:名→动,为吏,当官。

五、常用字:1 理:形声字,从玉里声。(1 )转义:治玉。(2 )引申义:对国家对事物的办理、办理,与“治”同义。-办理狱讼的法官-纹路—条理、道理、道理、规则—办理得好,有条不紊,天下太平(形),与“乱”对。

2 、达:(1 )根本含义:抵达、灵通(2 )引申义:灵通事理,如本课“有达于理者,得不恐而畏乎?”-胸襟广大、旷达—特指宦途灵通,政治上实现志愿,与“穷”相对。-通行的、一起的。与“通”

含义附近。

3 、直;(1 )根本含义:不弯曲,与“曲”“枉”相对。(2 )引申义:道德品质的正派、忠直—径自、直接—几乎(副词)-当着、迎对,此意后写为“值—价值、工值”。如本课“今受其直怠其事者”—只是、只不过(副)-特意、成心。

4 、受:形声字,从舟省声。(1 )转义:给予、接收。如本课“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,全国皆然。”

(2 )引申义:遭受(是接收义的引申。)(3 )给予义后起分化了,写成“授”。

第九课《始得西山宴行记》

一字:隟= 隙,游—遊,谿= 溪,遯= 遁,志→誌.

二、虚词:1 、居是州,恒惴慄:“是”,这(指示代词)。恒,常常、常常。2 、其隙也:那(指示代词)3 、日与其徒上高山:同上。4 、醉则更相枕以卧:又(副)5 、认为但凡州之山水有异态者:

“凡”,一切、悉数(副)。“是”,这,指示代词。5 、因坐法华西亭:因为、因为。6 、莫得遯隐:

没有什么,(否定性无定代词)。7 、悠悠乎与颢气俱,而莫得其涯:“乎”描述词尾,相当于“然”。

“俱”一同,(副)。“莫”,没有什么,无定代词。8 、游于是乎始:句中语气词。

三、实词:1 、恒惴慄:惊骇不安。2 、施施而行:慢步缓行的姿态。3 、漫漫而游:为所欲为,不受拘谨的姿态。4 、日与其徒上高山:门徒。5 、意有所极:至、神往。6 、觉而起:睡醒。7 、未始知西山之怪特:奇特十分。8 、盘蹲而遨:两腿伸直岔开坐在地上,形同簸箕状,这是古人不讲礼貌或清单自得、自由自在的一种坐姿。9 、则凡数州之土壤,皆在袵席之下:“土壤”土地、地域。“袵席”,坐垫、席子。10、不与培塿为类:小土丘。11、心凝形释:散。

四、词类活用:1 、日与其徒上高山:名→状,每日。2 、入深林,穷回溪:形→动,走完。3 、始指异之:形→意动,以为…奇特。4 、外与天边:名→动,交代、相连。

五、句:1 、其高低之势,岈然洼然,若垤若穴:分承修辞办法。“岈然”承“高”而言。“洼然”

承“下”而言。“若垤”又承“岈然”而言,“若穴”又承“洼然”而言。2 、萦青绕白:指代修辞办法。

“青”指代青山,“白”指代河流山川。3 、故为之文以志:双宾语。

六、常用字:1 、特:形声字,从牛寺声。(1 )转义:雄性的马。(2 )引申义:杰出、特别如本文“然后知山之特立”—独自、单单—只是、只不过(副)。

2 、徒:形声字,从辵土声,(1 )转义:步行而行。(2 )引申义:步卒—同一学派同一建议的或同一集团、同一类的人—门徒、弟子—伙伴、手下人,如本课“日与其徒上高山”—服劳役的人—空、白白地。

3 、趣:(1 )转义:疾迅地朝着某一方向奔去。(2 )引申义:泛指全部动作行为的快速、急迫,即从速、当即—敦促、催促,这种含义写作“促”—归向于某一方面,倾向于某种状况—旨趣、意向、情味、兴趣,如本课“意有所极,梦亦同趣”。

4 、坐:(1 )古义:两膝接触于铺在地上的席子、臀部压在脚跟上的姿态,和现在的“坐”有所不同。引申为所坐的方位。此义后来写作“座”(2 )在古代还用作法令术语,指因…违法、冒犯法令—判罪、定…罪,如“广汉竟坐要斩”(3 )在中古时还用为介词,表示原因。

第十课郑伯克段于鄢

一字:寤—牾,佗- 他,辟→避,厌→餍,暱= 昵,阙—掘,锡—赐,无—毋。

二、虚词:1 、亟请于武公:多次(副)2 、无使滋蔓:不要。3 、臣请事之;若弗与,则请除之:

表敬副词,请答应我。4 、公伐诸鄢:“之于”的合音。5 、请以遗之:同3.6 、其谁曰不然:口气副词,莫非。7 、焉辟害:哪里、怎样(疑问代词)。8 、尔有母遗,繄我独无:“尔”,你。“繄”,句首口气词,与“唯”附近。“独”,偏偏、唯一(副)。

三实词:1 、亟请于武公:恳求(动)2 、及庄公即位:比及。3 、国都过百雉,国之害也:“都”,大夫或王侯子弟的封邑。“城”,城墙。“雉”,量词。长约合古尺三丈。“国”,指诸侯国家。4 、先王之制:准则。5 、君将不堪:能忍耐,能支撑。6 、况君之宠弟乎:处于尊荣位置。7 、多行不义必自毙:倒下去。8 、既而大叔命北鄙西鄙贰于己:“鄙”,边境上的城邑。“贰”分为两下(动)。9 、无庸,将自及:“庸”,用。“及”,抵达,这儿指引起。10、不义不昵,厚将崩:疆域广阔。11、大叔完聚:修葺城郭。12、具卒乘:“具”,预备(动)。“乘”,战车,“卒乘”泛指戎行。13、不及鬼域,无相见也:抵达。14、食舍肉:放置、放置在一边。15、爱其母,施及庄公:“施”,延伸。“及”,到。

16、孝子不匮,永锡尔类:尽。

四、活用:1 、惊姜氏:使动,使…惊。2 、今京不度:名→动,合极限。3 、无生民意:使动,使…生(他心)。

五句:1 、谓之京城大叔。(双宾语)2 、姜氏何厌之有?(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)3 、不如早为之所。(双宾语)4 、敢问何谓也?(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)5 、公语之故,且告之悔。(双宾语)6 、君何患焉?(疑代)7 、其是之谓乎?(代词复指宾语前置)

六、常用字:

1 、都:从邑者声,(1 )转义:公民聚居的城邑(2 )引申义:泛指邦国的国都—城市—建都(动)

-集合、汇总—总是、彻底(副)此义成了现代汉语的常用义。

2 、所:(1 )场所,如本课“不如早为之所”。-笼统的场所、场所,即当地—虚化为特别的代词(2 )表明约数,后来写成“许”。(3 )用于表明被迫。

3 、毙:(1 )转义:向前倒下。如本课“多行不义必自毙”(是比方用法),《鞍之战》“射其右,毙于车中”。(2 )引申义:死。也是今义。

4 、羹:(1 )转义:煮熟的带汁的肉。如本课“未尝君之羹”。(2 )引申义:煮熟带汁的蔬菜—汤(后起义)。

5 、舍:(1 )转义:放置、安放。(2 )引申义:放下—留置待用或弃置不用,如本课“食舍肉”

表留置义—藏着生命不杀—安身止息—特指戎行住下来—住宿的场所—戎行每住宿一天所行的旅程(约二十里)。

6 、完:(1 )根本含义:完好、完善、没有损坏,如本课“大叔完聚”。(2 )引申义:使之完好(动)-补葺、修整。(留意:古时没有今日所讲的“完了”的意思,“完了”是用“毕”“竟”“尽”

来表明。)

第十一课公孙无知之乱

一字:期= 期,適→嫡,绌—黜,女→汝,队→坠,御→籞,见→现,反→返,辟→避,税—脱。

二虚词:1 、二人因之以作乱:“因”,依、靠。“以”连词,而。2 、吾以女为夫人:介词。3 、我奚御哉:何,(疑代)。4 、师及齐师战于乾时:与(介)。5 、管夷吾治于高傒:比(介)

三、实词:1 、期戍,公问不至:“期”,一周年。“问”,消息。2 、衣服礼秩如适:“衣”,衣冠礼衣。“服”,服饰,如佩玉之类。“礼秩”,礼遇等级。3 、使间公:伺其空隙打听消息。4 、捷,吾以女为夫人:“捷”,事成。“夫人”,诸侯正妻。5 、遂田于贝丘:田猎。6 、伤足,丧屦:鞋子。

7 、诛屦于徒人费:责求。8 、君使民慢:“使”,奴役。“慢”,轻忽,对人对事情绪轻浮高傲。9 、乱将作矣:起,产生。10、是以皆止:住、走不脱,指被俘。11、管夷吾治于高傒:治国的才干。12、召忽死之:为之而死。

四、活用:1 、豕人立而啼:名→状,像人相同。

五、常用字:

1 、问:从口门声。(1 )转义:问询。如“敢问何为谓也?”(2 )拜访—质问—慰劳、问好—问讯、消息,如本课“公问不至”。

2 、田:象形字,(1 )转义:农田。(2 )又表明打猎,如本课“宣子田于首山”。(3 )耕耘地步也叫“田”,后写作“佃”。

3 、队:(1 )转义:掉落。如本课“公惧,队于车。”(2 )又表明行列—戎行编制单位。

4 、慢:(1 )转义:缓慢。如本课“君使民慢”—慢待(3 )不及时、迟了—缓慢。

5 、示;象形字,象神主牌位。(1 )转义:代表先人神灵的神主。(2 )引申义:让人看、显现。

如“袒而示之背”。与“视”音赞同近。

6 、故:(1 )古义:事、工作。特指不幸的或意外的事、事端、事故。(2 )引申义:A 旧的、原本的—旧的、原有的事物—旧交、老朋友。B 原因、原因—因而、所以(3 )副词:常用义有原先、早年—原本—成心。

第十二课鞍之战

一字:道→導,无—毋,禽→擒,桀—揭,陈→阵,介→,俛= 俯

二、虚词:1 、克于先大夫:比(引入行为比较目标)2 、卻子使速以徇:用(介),引入行为动作的东西,宾语省掉。3 、若其不许,亦将见也:假如,表假定。4 、桀石以投人:连词,连动宾,表明手法、意图。5 、系桑本焉,以徇齐垒:“焉”代词。‘以’连前后两分句,表顺承。6 、卻克伤于矢:被(介)引入行为自动者。7 、苟有险,余必下推车,子岂识之:“苟”,假如,(假定连词)“岂”,莫非,哪里。8 、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:“若之何”怎么办、哪能,“其”,口气副词,加强反诘口气。

“以”,因(介)。9 、固即死也:原本。10、射其左,越于车下:他的,代词。11、射其御者:那个(代词)。12、再拜稽首:两次。

三、实词:1 、臧宣叔逆晋师:迎候。2 、及卫地:抵达。3 、卻子使速以徇:遍行。4 、师从齐师于莘:盯梢。5 、无令舆师淹于君地:留。6 、桀石以投人:揭,举起。7 、系桑本焉:树木的主根。8 、欲勇者贾余余勇:买。9 、不介马而驰之:“介”,编结马尾。“驰”驱马奔跑。10、苟有险,余必下推车,子岂识之:“险”,地形不平,难行的路。“识”,知道。11、病未及死,吾子勉之:“病”,古代凡病重、伤重、饥饿、劳累过度等形成膂力难以支撑,都叫病。“及”,至、抵达。“勉”,尽力。12、毙于车中:倒下去。13、将及华泉:抵达。14、故不能推车而及:追上。15、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:承当。16、以劝事君者:“劝”,鼓舞。“事君者”,事奉君主的人。17、有一于此,将为戮乎:被杀。

四、活用:1 、皆主卻献子:名→动,以()为主人。2 、君无所辱命:使()受辱。3 、三周华不注:名→动,绕着走了三圈。4 、故中御而从齐侯:名→状,在中心。5 、皆肘之:名→动,用肘撞。6 、人不难以死免其君:“难”,形→动,把()看作是难事。“免”,使动,使()免。7 、乃免之:使()免死。

五、句:1 、此城濮之赋也,(判断句)2 、晋与鲁卫,兄弟也。(同上)3 、老公之许,寡人之愿也。(同上)

六、常用字:

1 、险:从阜声。(1 )转义:地形凹凸悬殊。如本课“苟有险”(2 )引申义:地形险峻风险—笼统路途—形式倾危,笼统含义的风险—防御工事—险峻。

2 、识:(1 )转义:记录下来作为标志。(2 )引申义:用心记住—知道、知道,如本课“子岂识之”。

3 、败:(1 )转义:破坏。(2 )引申义:用于笼统的含义。如本课“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”

—戎行被炸毁击破,如本课“齐师败矣”—使动,炸毁敌军—工作没办成—鱼肉腐坏。

4 、如:从口女声,(1 )转义:侍从、依从。(2 )引申义:A 照…处理—像…相同—比得上。B往…去,如本课“如华泉取饮”。(3 )假如,连词,表假定。(4 )或许,选择连词。

5 、病:(1 )转义:沉痾。(2 )引申义:动词,有沉痾—缺点、坏处—困难、不利(形)-担忧、忧虑。

6 、陈:(1 )常用义:陈设、摆放,如“陈力就列”—战阵、队伍。(2 )引申义:向上陈述、陈述—久、陈腐。

7 、定:(1 )转义:安靖。(2 )引申义:A 固定,如“韩厥伏,定其右”—平定—确认、决定。

B 止息、中止。

第十三课子产说范宣子轻币

一字:说→悦,

二虚词:1 、侨也惑之:句中语气词。2 、夫令名,德之舆也;发语词。3 、无亦是务乎:为什么不…呢。4 、有令德也夫:“也”句末语气词,表必定。“夫”句末语气词,表感叹。5 、毋宁使人谓子“子实生我”,而谓子“浚我以生”乎?“毋宁”常用于反诘句首,对后边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否定。“实”,副词,的确。“而”,连词,表转机。

三、实词:1 、诸侯之币重:此处指礼物。2 、且晋国贰:怀有他心。3 、诸侯贰,则晋国坏:“贰”

同上,“坏”,此处指国或家的危害。3 、晋国贰,则子之家坏:与晋国相对,指范氏私家。春秋时诸侯称国,卿大夫称家,指家族而言,与今义很不相同。4 、夫令名,德之舆也:好的(形)。5 、德,国家之基也:根基。6 、无亦是务乎:努力(动)。7 、恕思以速成:在古代有特定的意义,表明“以心揆心”,“恕思”,用“恕”的思维。

四、活用:1 、郑人病之:名→意动,把…当作忧患。2 、侨闻君子长国家者:形→动,作…长,即掌管3 、恕思以速成:使动,使…鲜明昭彰。4 、宣子说,乃轻币:形→使动,使(币)轻。5 、无令名之难:形→动,担忧、害怕。6 、是以远至迩安:“远”,形→名,远方的诸侯。“迩”,形→名,近邻的诸侯。

五、句:1 、非无贿之患,而无令名之难。(复指前置宾语)2 、无亦是务乎?(疑代作前置宾语)。

3 、有令德也夫:判断句。4 、夫令名,德之舆也。(判断句)5 、恕思以速成,则令名载而行之:两个动词共用一个宾语。

六、常用词:

1 、币:(1 )转义:用于奉送或献神的缯帛。(2 )上申义:用作礼物(包含敬神)的皮、帛、玉、禽等也统称为“币”—礼物—诸侯之间贡纳的资产,也叫“币,如”诸侯以币轻“—泛指资产—汉代后,才主要用于指钱币。

2 、贿(1 )转义:资产。如本课“夫讲侯之贿,聚于公室。”(2 )引申义:赠送资产—贿赂(后起义)。“贿”、“赂”义近,但一般“贿”为动词,“赂”为名词。

3 、贰:(1 )转义:一分为二。如“西鄙北鄙贰于己”、“国不堪贰”。(2 )常用义:分隔、离心离德。如本课“诸侯贰”—原物的仿制品、复制品也叫贰—事物不一致。

4 、坏:(1 )转义:建筑物之类损坏。(2 )引申义:使动,损坏,如本课“有基无坏”—事物的损坏损坏,如本课“诸侯贰则晋国坏”—生物遭到损害—戎行溃败。(留意:古代汉语中“坏”没有不好的意思。

5 、务:(1 )转义:努力从事。(2 )引申义:所努力的工作,事务—必定、必须(副)

6 、临:(1 )转义:仰望。如“不临深溪,不知地之厚也”(2 )引申义:从上往下,如本课“天主临女,无贰尔心”—上级面临下级、尊贵的面临卑微的—接近、迫临,多用于上对下,强对弱—遇到、碰见(3 )哭,多指哭悼死者,读。如“窆不临其穴”。

第十四课邵公谏厉王弭谤

一字:尽—进

二虚词:1 、以告:介词,把。宾语省掉。2 、道路以目:介词“用”3 、国人莫敢言:否定性无定代词,没有谁。4 、乃不敢言:就。5 、是障之也:这,指示代词。6 、防民之口:助词,连定中词组。

7 、为川者、为民者:特别代词,用于动词性词组后,构成名词性词组,译为“……的人”。8 、民之有口,犹土之有山川也:用在主谓间,撤销独立性,使之成为偏正词组。9 、财用所以乎出:“于”,介词,从。“是”,代词,指山川。“乎”,句中口气词。10、犹其有原隰衍沃也:第三人称代词,它。11、胡可壅也:怎样(疑代)12、若壅其口:假如。(假定连词)。13、所以国人莫敢出言:没有谁(否定性无定代词)14、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:口气副词,表明估测。大约。

三、实词:1 、国人谤王:“国人”住在国都内的人。“谤”,公开批判责备。2 、民不堪命矣:经得起,受得住。3 、吾能弥谤:消除,阻止。4 、是障之也:阻挠,阻塞。5 、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:

增多。6 、其与能几许:参加,附和,此处指帮助。

四、活用:1 、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:转义堤堰,名→动,阻塞意。2 、师箴:名→动,本是一种用于规诫的韵文,这儿指献上韵文。

五、常用字:

1 、谤:形声兼领会,从言旁声。(1 )转义:在背面公开地谈论或批判或人的矮处,如本课“国人谤王”。(2 )引申义:诬蔑,如“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”

2 、言:(1 )转义:说、说话。本课“国人莫敢言。”(2 )引申义:谈论、谈论—说出的话,即言语如本课“口之宣言也”—一句话或一个字也称为一言。

3 、听:(1 )转义:用耳听取声响(2 )引申义:遵从,如本课“王不听,所以国人莫敢出言。”

—放任、听凭—管理、处理,如君王听政。

4 、成:(1 )转义:完成、成果。如本课“成而行之,胡可壅也”(2 )引申义:成功—成为—特指成盟、和解。

第十五课苏秦连横约从

一字:肴—殽,庭—廷,禽→擒,伯→霸,從→緃,餝= 饰,章→彰,-冲,羸—累,蹻—屩,犁—黧,归—愧,受→授,溢—鎰,熿==煌,掘—窟,伉—抗,虵==蛇,盖—盍。

二、虚词:1 、以大王之贤:凭仗(介)。2 、愿大王少留心:稍稍(副)。3 、愿以异日:在(介)。

4 、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:“固”原本。“之”,取独用法。5 、昔者:早年。6 、恶有不战者乎:哪里(疑代)。7 、虽古五帝、三王、五伯,明主贤君:即便。8 、以此论之,王固不能行也:必定,必。

9 、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:哪里(疑代)。10、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、桑户棬枢之士耳:“且夫”,再说。“特”,仅仅,不过是。“耳”,算了(语气词)。11、全国莫之能伉:否定性无定代词,没有谁。

12、盍可忽乎哉:怎样(疑代)。

三实词:1 、战车万乘:量词,一车四马为一乘。2 、臣请奏其效:“请”,恳求(动),奏,下对上的陈说、阐明。3 、田肥美,民殷富:充足。4 、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:庄重慎重的姿态。5 、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:赏罚。6 、科条既备:法令。7 、民无所聊:赖,依托。8 、舌弊耳聋:坏。9 、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:建议、言辞(名)。前一“说”是动词。10、去秦而归:脱离。11、羸縢履蹻:

羸,环绕。縢:绑腿布。履,踩,穿戴。蹻,草鞋。12、读书欲睡,引锥自刺其股:“睡”,坐着打瞌睡,用的是转义。“引”拿起。“股”,大腿。13、期年:一周年。14、式于政,不式于勇:用。(动)15、爸爸妈妈闻之,清宫除道:“宫”,房子。“除”修整。16、张乐设饮:摆设,设置。17、四拜自跪而谢:抱歉。18、子元元:大众。

四活用:1 、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:“远”,形→意动,以…为远。“庭”,名→状,在朝廷上。2 、辩言伟服:形→使动:使…雄辩,使…华美。3 、繁称文辞:名→使动,使用权富丽。4 、安坐而广地:形→使动,使…广(扩展)。5 、诎敌国,制国内,子元元,臣诸侯:“诎”,使动,使…屈从。“子”,名→使动,使…成为子女。“臣”,名→使动,使…成为臣子。6 、约从散横:使动,使…

离散。7 、嫂蛇行爬行:名→状,象蛇相同。8 、赤贫则爸爸妈妈不子:名→意动,以…为子。

五句:全国莫之能伉(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)

六常用字:

1 、禽:象形字,象捕捉鸟兽的打猎东西。(1 )转义:捕获鸟兽。(2 )引申义:捕获其他也叫“禽”。后来写成“擒”。如本课“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”-词义搬运为:鸟兽。

2 、履:(1 )转义:踩,蹂躏。如本课“羸縢履蹻”(2 )引申义:鞋子。

3 、张:(1 )转义:给弓安上弦。(2 )引申义:开弓,拉弓—A 严重—把网、纬帐打开挂起来也叫“张”。-设置,陈放,如本课“张乐设饮,郊迎三十里。”B 扩展、张大、振作。C 帏帐,后来写成“帐”。

4 、建:领会,从聿从廴。(1 )转义:建立朝廷的准则。(2 )引申义:建立、设置,如本课“然后能够建大功”—设置职官—建立、建立—制作、建造。

5 、数:(1 )转义:核算(动)读shu ,(2 )引申义:A 罗列—责怪,B 算术(名)读shu ,——技艺,多指博奕之类—法术、占卜—命运。C 数目、数量(名)-不确定的数目,几—时间上不确定的次数,屡次,读shuo. -密,与“疏”相对,读cu.

6 、资:从贝次声。(1 )转义金钱。(2 )引申义:积储—依托、凭仗—资历、资历—条件—赞助—资质、天分。

文章转载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,谢谢!
成考资讯 最新成考资讯
报考指南
备考秘笈
热门词汇

友情链接

人工客服

9:00-22:00专业老师,服务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