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成人教育在线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- 备考 - 专升本语文试题1

专升本语文试题1

2020-12-02

专升本语文试题及答案1【议论文知识】

专升本语文试题及答案1【议论文知识】,是针对成考专升本语文科目的模拟试题。

一、选择题

1.孔子的思想核心是

A.民本思想B.仁和礼C.严刑峻法D.自然无为

2.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

A.《庄子》B.《论语》C.《孟子》D.《韩非子》

3.《季氏将伐颛臾》选自

A.《论语》B.《孟子》C.《庄子》D.《荀子》

4.“既来之,则安之”这句古语出自

A.《论语》B.《庄子》C.《孟子》D.《左传》

5.本文中,孔子用“周任有言曰‘陈力就列,不能者止’”为论据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行为,这种论证方法属于

A.列比论证B.类比论证C.归纳论证D.演绎论证

6.本文中,孔子用“危而不持,颠而不扶”批驳冉有,所用的修辞手法是

A.排比B.比喻C.比拟D.夸张

7.“陈力就列,不能者止”作为论据,其性质属于

A.历史事实B.现实事例C.名人名言D.比喻

8.《季氏将伐颛臾》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政治主张是

A.治国以法、为政以德B.无为而治、顺其自然C.隆礼重法、为政以德D.治国以礼、为政以德

9.下列本文所运用的论据中,属于历史材料的是

A.且在邦域之中矣B.先王以为东蒙主C.是社稷之臣也D.虎兕出于柙

10.下列议论文中,属于驳论的是

A.《寡人之于国也》B.《论快乐》C.《季氏将伐颛臾》D.《论毅力》

11.成语“祸起萧墙”出自

A.《论语》B.《孟子》C.《左传》D.《战国策》

12.《季氏将伐颛臾》中用“危而不持,颠而不扶”说理,其论证方法属于

A.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B.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C.由个别到一般D.由一般到个别

13.孟子在本文中用“五十步笑百步”讽刺

A.胆小的逃兵B.自己慢却要嘲笑别人的人C.不行仁政的梁惠王D.不行仁政的邻国国君

14.孟子在本文中阐述的政治主张是

A.以法治国B.无为而治C.王道仁政D.选贤与能

15.认为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的思想家是

A.孔子B.孟子C.庄子D.左丘明

16.孟子用“五十步笑百步”说理的论证方法属于

A.由个别到一般B.由一般到个别C.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D.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

17.“五十步笑百步”这一典故出自

A.《寡人之于国也》B.《季氏将伐颛臾》C.《大同》D.《秋水》

18.孟子《寡人之于国也》认为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是

A.鼓励生育B.发展教育C.军事扩张D.实行仁政

19.孟子《寡人之于国也》所言“王道”的意思是

A.称王天下的方法B.用仁政治理天下C.夺取王位的方法D.用武力统一天下

20.孟子《寡人之于国也》认为实行王道始于

A.河内凶,则移其民于河东B.谨庠序之教C.养生丧死无憾D.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

21.下列孟子《寡人之于国也》的文句中,最能体现其文主旨的是

A.寡人之民不加多B.五十步笑百步C.申之以孝悌之义D.王无罪岁,斯天下之民至焉

22.孟子和孔子同属

A.儒家学派B.道家学派C.法家学派D.名家学派

23.使本文展开论述的问题是

A.五十步笑百步B.为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C.如何养生丧死无憾D.如何以德治国和如何使民加多

二、古文阅读题

1.阅读《季氏将伐颛臾》中的一段文字,回答下列问题: 季氏将伐颟臾。冉有、季路见于孔子曰:“季氏将有事于颛臾。”孔子曰:“求!无乃尔是过与?夫颛臾,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,且在邦域之中矣。是社稷之臣也,何以伐为?”解释这段文字中画线字的含义。 无乃: 是: 过: 以为: 是:

2.在这段文字中,孔子的观点是什么?

3.在这段文字中,孔子运用了哪些种类的论据?举例说明。

4.在这段文字中,孔子运用了哪些论据论证论点?

5.在这段文字中,孔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?

6.选出这段文字中所运用的反诘句。

7.阅读《季氏将伐颛臾》中的一段文字,回答下列问题: 孔子曰:“求!周任有言日:‘陈力就列,不能者止。’危而不持,颠而不扶,焉用彼相矣?且尔言过矣,虎兕出于柙,龟玉毁于椟中。是谁之过与?”将“陈力就列,不能者止”译成现代汉语,并说明孔子引用这两句话作为论据的性质,所表达的观点,所运用的论证方法。

8.将“危而不持。颠而不扶.焉用彼相矣”译成现代汉语,并说明孔子用这两句话作为论据的性质,所表达的观点,所运用的论证方法。

9.将“虎兕出于柙,龟玉毁于椟中”译成现代汉语,并说明这两句话的双重喻意。

10.本段选文运用了哪些修辞?并举例说明其作用。

11.阅读《季氏将伐颛臾》中的一段文字,回答下列问题: 冉有曰:“今夫颛臾,固而近于费,今不取,后世必为子孙忧。”孔子日:“求!君子疾夫舍日:‘欲之’而必为之辞。丘也闻有国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盖均无贫,和无寡,安无倾。夫如是,故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;既来之,则安之。今由与求也,相夫子,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,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,而谋动干戈于邦内。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也。”将“君子疾夫舍曰‘欲之’而必为之辞”译成现代汉语,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。

12.将“故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;既来之,则安之”译成现代汉语,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。

13.将“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也”译成现代汉语,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。

14.这段文字表达了什么观点?

15.这段文字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特色?

文章转载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,谢谢!
成考资讯 最新成考资讯
报考指南
备考秘笈
热门词汇

友情链接

人工客服

9:00-22:00专业老师,服务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