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成人教育在线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- 备考 - 专升本语文试题二

专升本语文试题二

2020-12-02

专升本语文试题及答案二

专升本语文试题及答案二,是针对成考专升本语文科目的模拟试题。

一、选择题

1.《论学问》一文指出治学的目的是 ( )

A.能权衡轻重,审察事理B.娱乐C.增长才识D.装饰

2.“五十步笑百步”这一典故出自 ( )

A.《寡人之于国也》B.《季氏将伐颛臾》C.《大同》D.《秋水》

3.鲁迅《灯下漫笔》中“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,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,自然就‘皇恩浩荡’了”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( )

A.比喻B.夸张C.反语D.借代

4.有“曲状元”之称的元曲作家是 ( )

A.关汉卿B.马致远C.张养浩D.王实甫

5.苏轼《前赤壁赋》中“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”所运用的手法有 ( )

A.比喻、对偶B.对比、比喻C.对偶、对比D.拟人、对比

6.下列成语出于庄子《秋水》的是 ( )

A.贻笑大方、分崩离析B.望洋兴叹、祸起萧墙C.分崩离析、祸起萧墙D.望洋兴叹、贻笑大方

7.李密的《陈情表》是一篇 ( )

A.书信B.小说C.辞赋D.奏疏

8.马致远《天净沙.秋思》的“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,古道西风瘦马”的修辞手法是 ( )

A.比喻B.排比C.鼎足对D.拟人

9.朱自清《背影》一文的结构线索是 ( )

A.横式结构B.纵式结构C.纵横结构D.自由结构

10.苏轼《水调歌头(明月几时有)》是一首 ( )

A.悼亡词B.中秋词C.端午词D.爱情词

11.李煜《虞美人(春花秋月何时了)》中“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”的言外之意是 ( )

A.美景依旧,故人已老B.岁月流逝,青春不再C.故国宫殿,令人牵挂D.江山易主,物是人非

12.我国先秦时期,认为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的思想家是 ( )

A.孔子B.孟子C.左丘明D.庄子

13.“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”一语出自 ( )

A.培根B.莫泊桑C.富兰克林D.契诃夫

14.在屠格涅夫《门槛》中,“门槛”的象征意义是 ( )

A.革命事业B.参加革命的条件C.革命征途上的艰难险阻D.革命者的献身精神

15.《氓》选自《诗经.国风》中的 ( )

A.王风B.秦风C.卫风D.郑风

16.柳永《八声甘州(对潇潇暮雨洒江天)》着力抒写的思想情绪是 ( )

A.爱情失意B.羁旅行役之苦C.故国之思D.伤春惜时

17.鲁迅用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《离骚》”赞美 ( )

A.《论语》B.《春秋》C.《左传》D.《史记》

18.李煜的《虞美人(春花秋月何时了)》一词抒写的是 ( )

A.美景依旧,人事已非B.对故国宫殿衰败的痛惜C.故国宫苑中美好的时光D.亡国的伤痛与哀怨忧愁

19.“祸起萧墙”一语出自 ( )

A.《论语》B.《孟子》C.《左传》D.《战国策》

20.《灯下漫笔》一文向青年所阐明的最重要的道理是 ( )

A.如何读书B.改造国民性C.如何绘画D.创建新时代

二、古文阅读题

1.阅读《季氏将伐颛臾》中的一段文字,然后回答问题。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盖均无贫,和无寡,安无倾。夫如是,故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。既来之,则安之。《季氏将伐颛臾》是一篇立论文章还是一篇驳论文章?

2.这段文字是立论还是驳论?

3.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?

4.阅读《五代史伶官传序》中的一段文字,然后回答问题。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,函梁君臣之首,入于太庙,还矢先王,而告以成功,其意气之盛,可谓壮哉!及仇雠已灭,天下已定,一夫夜呼,乱者四应,仓皇东出,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,君臣相顾,不知所归,至于誓天断发,泣下沾襟,何共衰也!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?抑本其成败之迹,而皆自于人欤?……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?

5.这段文字两个长句论证说的角度有什么不同?

6.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?

1.阅读《创造宣言》,然后回答问题。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,让我们接过来,继续创造。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。最高的造出上帝,其次造出英雄之神,再其次造出财神、土地公、土地婆来供自己崇拜,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现成之神来崇拜。 恋爱无上主义者造出爱人来崇拜。笨人借恋爱之名把爱人造成丑恶无耻的荡妇来糟蹋,糟蹋爱人者不是奉行恋爱无上主义,而是奉行万恶无底主义的魔鬼,因为他把爱人造成魔鬼婆。 美术家如罗丹,是一面造石像,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。 教育者不是造神,不是造石像,不是造爱人。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。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,是我们的石像,是我们的爱人。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。先生之最大的快乐,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。说得正确些,先生创造学生,学生也创造先生,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。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,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,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。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,而不是个人的创造,那么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。在一个集体当中,每一个活人之塑像,是这个人来一刀,那个人来一刀,有时是万刀齐发。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,那便处处是伤痕,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,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,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。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。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,刀法如果用得不对,可以万像同毁;刀法如果用得对,则一笔下去,万龙点睛。 有人说:环境太平凡了,不能创造。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,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,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。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,到了菲狄亚斯、米开朗琪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。 有人说:生活太单调了,不能创造。单调无过于坐监牢,但是就在监牢中,产生了正气歌,产生了苏联的国歌,产生了尼赫鲁自传。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,而雷赛布(Lesseps)竞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,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。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,而竟在这里面,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。 可见平凡单调,只是懒惰者之遁词。既已不平凡、不单调了,又无须乎创造。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;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。 有人说:年纪太小,不能创造,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。但是当你把莫扎特、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卡(Pascal)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,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:我是太无能了,不能创造,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。不识字的慧能,传了黄梅

的教义。慧能说:“下下人有上上智。”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!可见无能也是借口。蚕吃桑叶,尚能吐丝,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,除造粪之外,便一无贡献吗? 有人说:山穷水尽,走投无路,陷入绝境,等死而已,不能创造。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,究竟取得佛经;粮水断绝,众叛亲离之哥伦布,究竟发现了美洲;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,究竟写出了安魂曲。绝望是懦夫的幻想。歌德说:没有勇气一切都完。是的,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,走出来,造出来的。这只是一半真理;当英雄无用武之地,他除了大无畏之斧,还得有智慧之剑,金刚之信念与意志,才能开出一条生路。古语说,穷则变,变则通,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,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。 所以:处处是创造之地,天天是创造之时,人人是创造之人,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,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。 像屋檐水一样,一点一滴,滴穿阶沿石。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,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,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。 东山的樵夫把东山的茅草割光了,上泰山割茅草,泰山给他的第一印象是:茅草没有东山多。泰山上的“经石硲”“无字碑”“六贤祠”“玉皇顶”,大自然雕刻的奇峰、怪石、瀑布,豢养的飞禽、走兽、小虫,和几千年来农人为后代种植的大树,于他无用,都等于没有看见至于那种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境界,也因急于割茅草看不出来。他每次上山拉一堆屎,下山撒一泡尿,挑一担茅草回家。尿与屎是他对泰山的贡献,茅草是他从泰山上得到的收获。茅草是平凡之草,而泰山所可给他的又只有这平凡之草,而且没有东山多,所以他断定泰山是一座平凡之山,而且从割草的观点看,比东山还平凡,便说了一声:“泰山没有东山好。”被泰山树苗听见,想到自己老是站在寸土之中,终年被茅草包围着,徒然觉得平凡、单调、烦闷、动摇,幻想换换环境。一根树苗如此想,二根树苗如此想,三根树苗如此想,久而久之成趋向,便接二连三的,一天一天的,听到树苗对樵夫说:“老人家,你愿意带我到东山去玩一玩么?”樵夫总是随手一拔,把它们一根一根的和茅草捆在一起,挑到东山给他的老太婆烧锅去了。我们只能在樵夫的茅草房的烟囱里偶尔看见冒出几缕黑烟,谁能分得出那一缕是树苗的,那一缕是茅草的化身? 割草的也可以一变而成为种树的老农,如果他肯迎接创造之神住在他的心里。我确认就是东山樵夫也有些微的创造作用——为泰山剃头理发,只是我们希望不要把我们的鼻子或眉毛剃掉 创造之神!你回来呀!你所栽培的幼苗是有了幻想,樵夫拿着雪亮亮的镰刀天天来,甚至常常来到幼苗的美梦里。你不能放弃你的责任。只要你肯回来,我们愿意把一切——我们的汗,我们的血,我们的心,我们的生命——都献给你,当你看见满山的幼苗在你监护之下,得到我们的汗、血、心、生命的灌溉,一根一根地都长成参天的大树,你不高兴吗?创造之神!你回来呀!只有你回来,才能保证参天大树之长成。 罗丹说:“恶是枯干。”汗干了,血干了,热情干了,僵了,死了,死人才无意于创造。只要有一滴汗,一滴血,一滴热情,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,就能开创造之花,结创造之果,繁殖创造之森林。 注:①黄梅:佛教禅宗五世祖弘忍,居黄梅山东禅院,人因以黄梅称之。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?从中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怎样的教育思想?

7.阅读《马伶传》中的一段文字,然后回答问题。 其夜,华林部过马伶:“子,天下之善技也,然无以易李伶。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,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?”马伶曰:“固然,天下无以易李伶;李伶即又不肯授我。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,严相国俦也。我走京师,求为其门卒三年,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,察其举止,聆其语言,久乃得之。此吾之所为师也。”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。这段文字赞扬了马伶怎样的从艺精神?

8.“分宜”指的是谁?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?

9.“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”一句影射了什么?

三、现代文阅读题

2.本文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?这种方法的好处在哪里?

3.作者为什么说生路是要用勇气造出来的,“这只是一半真理”?

4.阅读《故都的秋》中的片段,然后回答问题。 ①不逢北国之秋,已将近十余年了。②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,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,钓鱼台的柳影,西山的虫唱,玉泉的夜月,潭柘寺的钟声。③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,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,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,早晨起来,(甲)一碗浓茶,向院子一坐,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,(乙)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。④从槐树叶底,朝东(丙)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,或在破壁腰中,(丁)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(朝荣)的蓝朵,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。⑤说到了牵牛花,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,紫黑色次之,淡红色最下。⑥最好,还要在牵牛花底,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,使作陪衬。在下面所列的词语中,给文中空缺处甲、乙、丙、丁选择恰当的词。 (甲)煮、泡、冲、烫 (乙)听得、听见、细听、聆听 (丙)漫、细、忙、点 (丁)静、笑、黯然、正

5.②句中作者列举了五处饱含秋意的景观,但用笔极简,其原因是什么?

6.④句中说,“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”,那么,⑤句中的评议是否多余?

7.阅读《日出》中李石清对黄省三说的一段话,然后回答问题。 我告诉你,你一层一层地爬上去。到了顶高的一层,你可以迈过栏杆,站在边上。你只再向空,向外多走一步,那时候你也许有点心跳,但是你只要过一秒钟,就一秒钟,你就再也不可怜了,你再也不愁吃,不愁穿了。——李石清为什么要说这段话?他是否仗势欺人?

8.李石清为什么怂恿黄省三跳楼自杀?

9.作者对黄省三是否同情?

文章转载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,谢谢!
成考资讯 最新成考资讯
报考指南
备考秘笈
热门词汇

友情链接

人工客服

9:00-22:00专业老师,服务咨询